close

剛剛在FB上看到國外一個新的音樂廳分析它舞台燈光與觀眾席燈的設計

用了漂亮的3D立體分析圖

可是對於控制方式,燈具種類,調光系統,照度估算..............卻也一個字都沒提

讓我突然想到聽說某正在趕工的演藝廳觀眾席燈沒有調光系統

真是悲哀,花了大錢買的設計只有外觀是不夠的

幾年前有個日本舞台設計的書似乎也有這樣的感嘆

證明這是不是台灣才有

劇場的舞台是演出的場域,開演前觀眾陸續進到觀眾席,找位置,坐到票卷的位置上,看看節目單、滑滑手機、交頭接耳的與朋友互動

等到要開演前觀眾席燈一關,大幕一起,舞台燈一亮,節目正式開始

說的就是一關這麼簡單不是?但如果是像電器的開關,這一暗來的突然,趕在最後進場的觀眾說不定噗通跌倒....

還是要派個相聲演員先說:要關燈了喔!大家別害怕。這畫面也挺搞笑的不是?

所以仍然需要可調光的觀眾席燈,才是恰當的

一般劇場的觀眾席調光系統,調光迴路數量雖然較少,控制介面也較簡單,但使用功能需應付以下的狀況:

●演出前與演出後的觀眾席照明,應採多點控制,須可調光。

●參觀或維修時,可由控台或對應端就近開啟觀眾席燈。

●特殊演出需求,可將觀眾席燈併入主控台統一控制。

一般文化中心或劇院通常只有前二項的功能,最後一項特殊演出需求,使「觀眾席燈併入主控台統一控制」,僅有少數劇場的可以做到。

若新場館設計時,應思考觀眾席燈的控制方式與人機介面的關係。

劇場的燈控室與舞台通常在相對的兩端,為了符合使用狀況,一般會在側舞台與燈控室各設置一組簡易燈控台

大多是附有推桿與簡單記憶功能的控台,有的則是附有簡單記憶按鍵的面板。

依場館的需求,通常會設計兩種燈光控制邏輯,高輸出值優先(High Take Procedure,以下稱HTP)與最後輸出值優先(Last Take Procedure,以下稱LTP)。

HTP的邏輯如下:假設有AB控台,A控台亮度到30%後,B控台調高到80%,此時台上的輸出為B控台的80%,若將B控台亮度拿掉到0%,當過程低於30%時,台上的輸出則維持在A控台的30%。

LTP的邏輯則為: A控台到30%後,B控台調到80%,此時台上的輸出為80%,然後將B控台亮度下降到0%,台上此時為最後動的B控台輸出數值0%。

不論HTPLTP在多點控制環境下,使用上仍有風險,台灣大多數的演出,觀眾席調光系統會由主控台一起控制

假如燈控室在三樓,在HTP的系統中,在側台的控台有可能被舞者、演員或工作人員誤觸,假如誤觸後,亮度高於燈控室,燈控室是無法收掉的,這種失誤無可挽救。

參觀時假設有人參觀動線由舞台到控制室,然後想要看看舞台燈光的變化,這時HTP的關係,就必須有人得到側舞台將觀眾席燈關閉,常發生奔跑兩方開關燈的窘境。

採用LTP的演出場地,觀眾席調光可以多點控制,有的場館並附記憶場景與設定淡入/淡出時間功能,

在管理人力單薄的場館,管理人員不必擔心忘了關側舞台的場燈,到了燈控室無法控制的窘境,符合可調光、多點控制的管理需求,

LTP仍有誤觸的風險。如:演出時,側舞台演員/舞者/工作人員在黑暗中誤觸到,雖然,可以從任一控台再關掉,但錯誤卻已經造成。

另外,若特殊演出需要觀眾席燈併入舞台燈光控制器,有些場館設計成單獨的系統,就無法併入。

即使可以併入,也可能需手動拔除訊號線併入外加控台,萬一外加控台當機,便沒有解決方案,LTP系統仍有缺點。

所以規劃時不坊加入一個特殊的切換裝置,使正式演出時可以僅由一方控制,排除被誤觸的可能,

觀眾席控制系統除了採LTP外,還必須有防止誤觸與強制指定的機制,才能使這個控制系統安全

在設計這個系統時以劇場管理模式、使用者動線、人機介面來分析,可得到所需的功能如下:

(1)雙控台:平時有2個控台,一部在側舞台一部在燈控室,以LTP控制,兩控台中任何一部斷電或失效都不應影響另外一台控制;若有其他管控設備故障或失效也不得影響任何一部控台。

(2)特殊演出需求:某些演出可能會希望觀眾席調光系統併入外加燈控台,當演出所需時,最好可以不用拔除任何一方控台的訊號線,在燈控室與導演桌設計固定的配接孔併入外加燈控台,三控台間亦以LTP運作。

(3)強制指定:為排除演出誤觸的可能,需增加一個「強制」的功能,「強制」的意思是指定由某一方控台單獨控制,不讓任何分控台取得控制權,正式演出時,以此防止誤觸的機會。

這幾項原則可以達成,若能跟舞台工作燈系統整併,那這個觀眾席調光系統就超好用了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ghtto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